身为焊工是一场修行
——记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结构分厂焊工
王涛涛
晓得七月流火,但不走进车间,不会知道他们有怎样的付出与坚持。
伴着耳中混杂的隆隆设备的噪音,和这不受待见却接踵而至的直逼40℃的热浪,我看到了盐渍斑斑、汗透战袍的焊工王涛涛。寒暑往来的岁月淘洗间,这位舞象之年进入徐工的懵懂学徒,透过奋斗的汗水和咬牙的磨砺,到如今成长为焊接“老将”,执着就像一根焊条,把他和这份徐工事业严丝合缝牢牢“焊”在了一起业已十二年!
镜 头 回 放
汗透战袍
成功的样子大抵相似,而走向成功的道路却各有各的不同。身为焊工,背后又要付出多少艰辛!我认为,焊工职业的“敲门砖”应是摒弃苦脏累的意念。夏天炎热难耐,凡人肉身站在车间即便不干活都浑身冒汗、如坐针毡,可焊接还要钻进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这还不算!40度高温酷暑触摸滚烫的钢铁,为保证焊接质量不能吹风扇,人裹在防护服里不出五分钟衣服全湿透了。此时王涛涛为了保生产,正蹲在地上焊接已一两个小时,中间除了补点水,都在防护服中焊接。无论他每天穿的衣服多干净,下班时都是清一色浑身上下盐碱。听说,焊接生涯总得伤几次眼,那时王涛涛眼睛也红,有时是急于悉心观察师傅,也有两人并排焊接的余光。焊工经常出现皮肤黑红、近似晒伤的脱皮,为找准合适的焊接角度他钻到车下焊接,落下的火花烫得满身伤疤。“脚部烫伤更是长年没好过,一烫鞋子就烂了,哪儿烂火花偏往哪儿落。”王工笑说,“我们焊工这一行不可能偷懒,如果其他行业,机器一直运行人打个盹活在照干,我们焊接一直处在紧张状态,眼盯手动,一刻不能闲。”汗水浸泡,双臂酸痛,夏天经常有弟兄中暑。尽管这样,但王工说,“作为老员工,我必须起个带头作用。”从去年上产量开始,每天他都最早到厂,晚上八九点离厂,一个月休息甚至不到一天,但他说:“既然已投入徐工事业,就一定要勤勤恳恳坚持到底。”
磨炼心性
凡是工匠都要磨练一种心性。从初出茅庐抱定初心不松劲的咬牙苦练到结构分厂焊工大比武后车架工段第一名、结构分厂十大榜样人物等荣誉,这位手握“焊枪”12年的“老将”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焊工入门简单,想干好却需时间、经验。06年进厂只会普通焊接,他从开始的只会埋头苦干到慢慢向老师傅请教注意事项,默记操作要领,学习如何焊接既快又美观并减少焊接变形,到后期主动学习图纸识别、工艺汇编,与技术、工艺人员沟通改进,虚心请教难点瓶颈,从反复摸索到不断提升焊接技能等级,从被动干活到主动思考水平可谓“节节攀高”。“当工匠就要沉下心苦练,如今看到亲手焊接的作品之成功也是倍加快乐。”承受个人锻打,舍得自我打磨,原来老将也是这样磨砺出来的!
镜 头 聚 焦
勤于钻研
“涛涛,你别走。来看看这500F后车架大梁与铰接架槽钢间存在拼点间隙怎么改进”。后车架工段长将正待收工的王涛涛喊住,原来,此部位需要机器人焊接,但为避免机器人焊接时出现焊偏、焊漏等缺陷,需要点焊人员将闪缝区进行打底焊,不仅增加了操作者时间,降低拼点效率,又浪费焊接辅料。王涛涛二话不说扎进焊接改进工作中,焊接工艺问题不仅是观察,更须亲自焊接过程中找办法,在每天完成工作后,他加班延点对拼点间隙焊接改进测试,一周钻研后他发现在左或右内板折弯区域增加圆弧,可消除板折弯变形造成的内板与槽钢间干涉,进而减小大梁与铰接架槽钢间闪缝,直接进行机器人焊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焊接质量并大量节省了焊接辅料。
响应召唤
作为一个爱钻研的有心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小装多型号工装后车架焊接机器人通焊,焊达率达到80%以上,砂轮机头壳的回收再利用等不胜枚举。事实上,他是一名终日奔波忙碌一线的焊接工人,但又是潜心修炼的名副其实的叉车工、多种型号产品后车架点焊等“多面达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后车架补焊工位的骨干,他及时帮助处理不到位的员工就行修正并形成焊接处理技巧,能快速高效高质完成燕尾封口作业并带领他人一同进步提升。目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哥正全力助推班组成员更多焊接能手的诞生,为徐工一流品牌贡献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说,“我能为徐工荣誉大厦添一块砖,值!”炎炎烈日,此心依旧。
掩卷有感
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王涛涛是众多一线员工沉下心踏实做事的一个缩影,他代表了徐工“一根筋”做好工程机械的路上一线群体的不易与执着。抬头仰望,心生敬仰,片片耀眼的“徐工金”背后有着太多奋斗的汗水和咬牙的磨砺,酷暑难耐中百炼成钢,精益求精中苦练本领,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是徐工珠峰登顶征程里平凡坚毅但又不可或缺的铺路石。